约2420字。蜀道难 岳化一中 陈立军
教学目的: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 。(让学生完整说出这个句子,然后推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蜀道难》)
二、我与李白(的诗) 邀太白
听说你去了天国/不知那儿离家有多远/我已等候在你的门前/饮了一斗又一斗/直到饮干了那碗月/一千多年了,仍不见你回还/莫非你更迷恋银河美景/莫非你真的对世间的功名利禄厌倦/你我也算同乡,何时才能共饮一席之间/通往青天的路,如今已不再艰险/巴山蜀水,处处闲情逸志/神州大地,同是一个家园/你可知道,我正寻着你的足音/你吟过的《诗经》,你诵过的《离骚》/至今我仍在翻看,也还有你留下的诗词歌赋/我诵吟的声音足以撼天动地,你可曾听见/莫非你留在仙境,还要唱完那未尽的诗篇/今非昔比,人间已是旧貌换新颜/通往天仙的路,用不了多少时辰/你可告诉,你在哪儿/(请让我邀你同游/共吟新时代的经典)
我与李白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吟诵过,引用过。也正是它把我带进了这如画如梦的诗词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读初唐四杰,我欣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我羡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但我最敬仰的还是把我带进这诗世界的诗仙--李白。
从李白的诗中,我读出了它对友人依依的惜别之情,他写过"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多么真挚,多么动情!据传日本友人姚衡在归国途中遇大风,误传被淹死,李白闻讯立即写悼诗:"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天、地、海全被他与友人的痛别所感染,真所谓"草木皆有情","天地皆有情"!友人遇难,他把愁绪描绘成"愁色满苍梧"我们可见当时他悲痛万分的情景。
从李白的诗中,我读出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夜洛城闻笛》中他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语言朴实,感情纯真。文中"折柳"一词巧妙地把作者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着李白的诗,欣赏着李白的诗,渐渐的,我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李白的诗把我带进诗的世界,在诗海里,我尽情的徜徉。我感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欣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钦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迈,品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观……
李白把我带进诗的世界。 三、范读课文
四、生读课文(自读,个人朗读,集体朗读,注意正音正字) 五、课文理解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唱三叹,叹其高、险、难。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开辟难,(因高)攀缘难。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