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字,共2课时。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 
  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 
 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 
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老子也认为绝对无私是不可能的,做到“清心寡欲”、“少私寡欲”,已经很了不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