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00字,共1课时。
爱因斯坦与艺术
上海市市西中学  周家宏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说明:
作为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文章,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这一教学目标——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即从学生趣味出发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名人的这些“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深入浅出,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调动课外积累,筛选文本信息,以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展开科学与艺术互补性的思考。
2、难点:从哲学、美学、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深入探究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说明:
这篇文章具有思辨性,学生不易把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如爱因斯坦的婚姻家庭逸闻趣事等,巧妙地把趣味性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课外走到课内,从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整合爱因斯坦一生中科学与艺术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思考科学与艺术统一性互补性的规律,从而水到渠成地把感性的阅读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积累交流
激发兴趣1、科学与艺术是两个魅力四射的光环,有谁能同时享有这两个光环呢?——爱因斯坦是其中之一。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课外积累以及自己查阅的大量资料,简单交流一下爱因斯坦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2、爱因斯坦我们并不陌生,但了解得更多的是他在科学上的贡献。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因斯坦哪些鲜为人知的艺术上的“轶事”呢?调动课外积累以及网上查阅动资料,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爱因斯坦留给自己的印象。从逸闻趣事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筛选积累有关科学艺术的材料,逐步由感想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为文章的展开做好铺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