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是德国大文豪歌德诞生二百五十年的“整日子”,德国是不消说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纪念活动,我们中国也搞了相当规模的纪念活动,歌德作品的若干中译本也隆重再版。<br>
<br>
我想问一声:是哪位中国翻译家,率先将Goethe译为“歌德”的?为什么不采用“哥德”或“戈德”的译法?我们都知道,西欧有一种古典建筑,我们通译为“哥特式建筑”,而不是“歌德式建筑”,其实那发音很接近。<br>
<br>
因为是译作“歌德”,所以有位年轻人跑来问我:“这位德国老前辈作家是不是特别地会歌功颂德?”我不是研究歌德的专家,而且连汉译的歌德作品也读得不多,无法回答这个问题。<br>
<br>
但我大体上知道,这位歌德老前辈,他的命特别的好。他出生在小康以上的家庭。一九八四年,我曾到当时的西德访问,在法兰克福参观过他的故居,那座建筑物及其庭院或许难称豪宅,但也相当地宽敞幽雅,记得我还在其花园中的小喷水池前拍过“到此一游”照。歌德十几岁就离家到德国东部上学。那似乎并非是因为家道中落,他从小就没受过苦,而且后来的社会地位与物质生活堪称“芝麻开花节节高”,二十多岁后,他成为魏玛公国的官员,后来更荣登相当于大臣的位置。他一生顺顺遂遂,国君(魏玛公爵)、同僚以及民众似乎都没怎么难为过他。他极有艳福,养尊处优,以八十三岁的高寿而终,被隆重地埋葬在魏玛。<br>
<br>
中国有句古话,叫“文章憎命达”,似已成为了一条不容颠簸的“公理”,但“命达”的歌德却偏写出了流传于全世界的浩荡文章,这真令人羡慕,甚至嫉妒。<br>
<br>
歌德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著有等身的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理论,而且他还是画家、剧院经理、新闻记者、教育家和自然哲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可以说是得以尽兴释放出了全部才华的大文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