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850字。课题: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 时间:2007、12、24
教学目的: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教学重、难点:诗歌语言的鉴赏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考场体验·高考试题
1.(200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试题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雨后新晴,经过雨水的洗涤,世界出落得晶莹、剔透;老天作美,雨顺风调,又活托出农家夺取丰年的希望。农家倾家出动,忙于耕作,画面清新、平和而生气勃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炼“绿”字,“绿”虽为形容词,也动化了)和其他。这类题的命题意图,都是要求考生从炼字的角度来鉴赏诗句的表现力。
第二题第一问考查诗歌形象的鉴赏。第二问考查艺术表现手法(关涉动静结合鉴赏点),回答这一问,要点是反顾全诗,看它在全诗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本句论本句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
参考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这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二、考点探究·复习指津
㈠考纲阐释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E级。一切文学作品的艺术体现为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冠冕的诗歌更是如此。因此,鉴赏古代诗歌语言是必考题。
诗歌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鉴赏以理解为基础,通过调整、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中的妙处。
㈡古诗的语言特点:1.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