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90字。
2.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普宁华侨中学  秦淑珠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2、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揣摩情、景、理交融的写法。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社会人生所作的哲理思考。
教学难点::引录宋玉《风赋》中的故事的作用 。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预习和交流,了解“记”、作者、写作背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翻译课文,把握全文结构及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交流:
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2、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然后归纳:“记”是一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           作者        旨趣与性质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纯记叙文--纯寓言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3、 预习与交流:
(1)感知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幼年与其兄苏轼从母读书,有才思。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一生仕途坎坷,随着革新与保守派人物的交替上台执政。苏辙为官也几起几落,到崇宁元年(1102),革新派又当权,苏辙再度被贬,于是他决意退职,回颍川居住,平日或静坐禅诵,或读书著述,如此达十年之久,政和二年(1112)卒,七十四岁。苏辙一生的进退出处和政治态度,与其兄苏轼很相似。在文学方面,虽然诗文作品很多,但成就不如苏轼。其文多议论而少记叙,比较重视“养气”,所以文势奔放,笔力雄健,说理透辟。《黄州快哉亭记》是其游记文的代表作,把记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就“快”与“不快”层层写来,有开有合,有眼前景,有历史回顾,写得波澜起伏,汪洋恣肆。他的诗歌创作,没有什么特色,多系生活实录,缺乏提炼,缺乏形象和美感。晚年退居颍川后写的一些诗作,较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即使是描写个人心境和情态的,也多具有真情实感。如《秋稼》、《南斋竹》和《游西湖》等。有《栾城集》传世。
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2)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3)注: 文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山东密州任上写过一篇《超然台记》,所记“超然台”台名“超然”有其弟子由所命;元丰六年(1083),苏辙谪监江西筠州监酒税时,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快哉亭”之名却是其兄子瞻所题。“超然”出于《庄子》,“快哉”语本《楚辞》,二者皆含“自乐其乐”之意。《超然台记》是流传后世的名篇,而《黄州快哉亭记》也足可与之媲美。此文题中的黄州,别号齐安,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张梦得曾谪居此地,于元丰年间修建快哉亭。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千古快文!
二、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三、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逐段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
(1)第一段: 
出:流出。 始:开始。肆大:水流阔大。南、北:向南,向北。益张:越发盛大。浸灌:意思都是“注”。 相若:差不多 。即:靠近。为:建造。胜:美景。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答: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