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50字。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贺新郎·别友》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⒈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情境导入
师:昨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今天,是12月26日,是我们中国人的圣诞节——大家很奇怪,是吧?我这里说的圣人是谁呢——他就是毛泽东。耶稣给人带来的的是一部精神的《圣经》,而毛泽东给我们带来的不只这些,他还让我们真正生活在光明之中。说到毛泽东,老师这一代人是《东方红》的余韵里长大的。还有毛主席的诗词,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诗句,今天依然能背。《东方红》中有这样的歌词“毛主席爱人民,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啊,人民深深地爱戴他。我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是怎样的?能否结合你已有的知识来谈谈。
生:我是从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来认识、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
师:你能背吗?
(同学们顺利地背出,很有感情。)
生:两首词中“万山”、 “层林”、“漫江”、“百舸”、“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二、走近作者师: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大社会课题,1936年2月,他写下了《 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识。
生:我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的。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师:大家发现吗?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你能概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