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80字。
一二 公输
上海市鞍山初级中学 梁屹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 通过朗读,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 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感悟墨子论辩语言的逻辑严密美。
说明:
《公输》是《墨子》中很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文章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课文所选这段文字是通过墨子劝说公输停止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智和顽强斗争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介绍一下其政治主张的意义,然后以“读”来走近文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时可以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让学生读读—想想—译译—评评,通过在教师点拨下朗读关键句来整体感知情节;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揣摩人物形象,在朗读中体味到墨子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说理方法;在朗读中体味到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借助朗读,疏通句意,感受到墨子的勇敢、善辩和“非攻”的思想。
2、 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说明:
课文里的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在和公输盘的对话中,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是最精彩的。教师重点要让学生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墨子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大大增强了说服力。特别是迫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后,从“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各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了其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至此,才能真正体会墨子善于抓住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说理技巧和雄辩家的风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1、 请学生说说《自相矛盾》的故事。
2、 想想:如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会怎样?
3、 今天介绍一位古代的先哲,他在辩论中就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对方哑口无言,他,就是——墨子。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明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会让人哑口无言、黔驴技穷……从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入手,能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下面要教授的墨子的语言特点有了感性的“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