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一四 曹刿论战
上海辽阳中学 刘珊
教学目标
1、 积累“伐”、“间”、“信”等常用的实词,能够正确、通顺的翻译句子。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塑造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3、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说明:《曹刿论战》本文记的是史实。主要的记叙方式是“记言”,这是《左传》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战争时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本文就是这个方面的一篇代表作。文中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文章极具剪裁之妙,这主要体现在第三段。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可写的事情很多,而作者只写了“击鼓”“逐师”两件事,有意略去了与这次战争特点关系不密切的内容,而使剩下的这两件最富特色、也最为重要,成为战争致胜关键的事情在简练的叙述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基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中字、词、句的语言障碍。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并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析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2、难点:感悟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说明: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另外本文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左传》的文学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
1.布置学生先自行利用课后注释与工具书,标识字音、字义、特殊句式。将文章读通顺,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2.让学生分成探究小组查找有关《左传》以及长勺之战的资料。(浓缩成100字左右的介绍)1.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预习活动。对一些不能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圈划,制作ppt,待交流。
2.查找相关资料。抓住重点、要点,用100左右介绍。
1.让学生对课文字、词、句进行预习,初读课文。制作ppt。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课文的背景自行查找资料,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