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20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
刘真福
一、教材概况
本册选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现代和当代诗歌散文的优秀篇章,吟诵涵泳,感悟深思,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一指导思想指明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目标等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六个单元。诗歌每个单元五篇作品,散文每个单元三篇作品。每个单元有一篇精读作品,用△符号标示,置于单元之首;其余都是略读作品。作品后面有“作者简介”和“导读”。单元后面有几道“思考与探究”练习题和一篇欣赏指导文章。
在高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这一册选修教材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在教材的思路和构成方面作了认真的研讨、探究。
一、定位。这一册教材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意在引导学生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所以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探究;而不是编写传统的知识型读本,尽管我们也提供一些知识(如文体知识),但主要不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教育,而是为他们的“读”和“想”提示方法、技巧。
二、结构。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呈现序列化、整合化的特点,即条块分割、彼此勾连、头绪简明、重点突出。全书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各篇作品基本上符合专题要求,意在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增强人文素养。这些专题尽量要求有代表性,所有专题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选修课教学序列。同时附加了欣赏指导文章,但这些文章只是作为单元的“后补”内容呈现,供学生自学,不要在课堂上专门讲授。
三、作品。入选作品的标准大致有:经典性、时代性、多样性、适合教学。首选的是名家名篇,精选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还酌情选进一些新人佳作,这批作者在当代文坛已经有一定的声望,这些作品也有比较厚重的分量和新颖独到之处;也注意作品的风格多样化,让学生多见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在同一个单元里,尽量做到现代作品和当代作品兼备;同时考虑所选作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避免过深或过浅;与必修教材的关系,既要避重,又有某些关联或呼应。
四、导读。把导读放在作品后面,意在突出作品的地位,让学生先读作品,再看导读,避免导读在前“先入为主”。导读的文字几经删削,务求通俗、简洁,有些难懂作品的导读稍详细一些;注意在“导”字上下功夫,解说时留有余地,注意启发思考;还附加一些与作者或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并拓展探究的空间。
五、练习。以“思考与探究”的名目出现在单元末尾,题量三至五道不等;题目既紧扣单元里的作品,又避免只限于单篇作品内的思考探究,要求延伸拓展开来,或与其他作品勾连,或引向对文体特点的思考,或联系对欣赏指导文章的学习,或引导写作训练,总之,注重思路的开阔和题型的多样化。
六、短文。每个单元都有一篇,放在单元的末尾,供学生自己探究或与同学共同探究。既有文体知识解说,又有欣赏方法指导。意在让学生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再从理性认识上提高一步。短文的语言几经修改,力求通俗易懂,让学生轻松而切实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