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六大题,22小题,约10200字。
广东省新课标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一语文
(满分150;时间150分钟)
一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袅(niǎo)娜 霎(shà)时 倩(qiàn)影 一椽(chuán)破屋
B 愆(qiān)期 垝垣(huán) 陨(yǔn)落 疏疏落落(luò)
C 溘(kè)死 挚(zhì)鸟 侘傺(chì) 夙(sù)兴夜寐
D 窈窕(tiǎo) 蕈(xùn)菌 磐(pán)石 义愤填膺(yīng)
2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风姿 宛然 阡陌 拾掇
B 譬如 聘请 裨益 敷衍
C 切磋 商榷 潦草 邮戮
D 蜕变 缔造 诅咒 肄业
3 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体无咎(责怪)言 女也不爽(过错) 不遑(无暇)启居
B 忍尤攘(忍受)垢 便(言辞敏捷)言令才 否(坏运气)极泰来
C 正襟危(高高的)坐 干(追求)禄 宗旨既乖(背离)
D 风俗日偷(苟且) 责无旁贷(代替) 旁稽(查考)博采
4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只称《诗》,唐代重视诗歌的学习,把《诗》奉为经典之作来学习,才称《诗经》。
B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风骚”一词中的“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离骚》,这个词用来泛指“文学”。
D 《孔雀东南飞》出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木兰诗》并称汉乐府“双璧”。
二 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放鹤亭记(节选)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
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有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誥》,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