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60字,含课文合作讨论与知识突破两部分内容。
寻找时传祥
合作与讨论
赤峰市第六中学
1.本文题目分为两大块,请你分析一下这两部分有什么含意?
思路提示:题目一共是两部分:一是主标题“寻找时传祥”,一是副标题“重访精神高原”。主标题是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即作者要向我们讲述关于时传祥的生前身后的事迹,去寻访他曾经生活过、工作过的地方。如果深入去思考,就会发现,时传祥在本文是一个代表,作者寻找他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千千万万像时传祥这样的人。副标题则点出了寻访的目的,即揭示本文的主题——“重访精神高原”。联系主标题,就会发现所谓的精神并不仅仅是指时传祥单个人的精神,时传祥在这里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精神高原的典型,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当时的时代精神,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找寻的。
2.分析第一部分,你能有哪些发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思路提示:从内容上说,作者以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历史镜头开篇,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时传祥的生平及所生活的时代环境,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时传祥的职业(北京掏粪工人)、生前曾经接受过的最高荣誉(与国家主席刘少奇握过手),以及他人生所经历的磨难(死于文革)。从写法上,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点出所要讲述的人物,而是用一种含蓄的写法“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开篇,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不落俗套。仔细品味这种用词,就会揣摩出作者是带着一种沉重、尊敬的心情去讲述这个故事,从而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沉重与忧虑。
3.作者为什么要选取时传祥这个事例来“寻找精神高原”?有什么典型意义?
思路提示:作者选取时传祥这个事例,并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深思熟虑,在众多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时传祥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意义:从工作来看,是北京的一个掏粪工,说得好听点就是现在的环卫工人,是一个在人们看来比较“低贱”的职业了,但是时传祥却在这个职业上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任劳任怨“刮风下雨也是一样”;从当时人们的观念来看,劳动没有高下尊卑之别,那个年代人们都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标准,只要能为人民做贡献就是最大的光荣,正如刘少奇所说的“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从整个社会大气候来看,当时社会提倡劳动光荣、为人民服务等观点,所以时传祥所处的年代人民的思想比较纯朴,所以才会出现“义务掏粪热”“背粪得预约”的现象。但是从现在看来,以前人们引以为豪的事情,早已经被人们所淡忘了,一反一正,同一个现象的不同评价,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1.课文中有些语言很有代表性,在阅读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意,这样更有利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思路提示: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这是在采访完一些老师傅、老人之后得出的结论。“转折”一词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它的意思,即老人们刚开始诉说时传祥的事迹时,都显得特别激动,因为他们经历过时传祥那个年代,经历过那段如火如茶的岁月,可能那时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