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60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教学目的: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境、语标、语法意识,提高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境、语标、语法意识在阅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主观想像代替原文的思维习惯的纠正。
教学过程:
导入:《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一、复习导航
1.命题特点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以散文阅读为主,所选文段篇幅在一千字左右。语言亲和,考生阅读起来没有语言障碍;品位高雅,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内容健康,表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查的文本一般设置4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有明确的分工,第1题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部分字面内容的概括,第2题是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梳理,第3题是对作品主旨的把握,第4题从作品结构、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作者观点态度等角度进行考查。
2.方法点拨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一般思路为:
(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
一般而言,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画出各段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大凡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因此,阅读时善于发现议论抒情的句子,并仔细揣摩,对答题非常重要。简单地说,通读全文,通过抓关键句,快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是答好现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的关键。
(2)审清题干,揣摩信息
在通读的基础上,先审清题干,浏览一下这道题有几个问,每小题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与原文内容有无对应的关系,命题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几个隐含信息:①看分值分配。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暗示。②看试题指向。一看答案思考范围的指向,二看答案思考重心的指向,三看答案形成方式的指向。③看答题角度。正面还是反面,作者角度还是他人角度,都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
(3)定位提取,查前找后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然后从这一语句往前找或往后找,寻找答案时应注意“两点”:①找准相关点,明确与题干相关的那些部位;②找准选择点,进一步落实命题要求的相关语句,思路上有一个由粗到精的过程,一个渐进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