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新课程的几点总结与思考
北仑区紫石中学 胡俊杰
一个学期的语文新课程上下来,总的感觉是备课好累,上好每一堂课都不轻松,不过从学生的反映看,确实有了些收获,想想自己付出的那么多心血还是值得的。现在回顾自己曾经摸索过的一段路,谈几点关于实验的语文新课程不成熟的想法与思考,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1、 课文选材较为丰富,学生评一评、议一议,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
新课程文章的选材方面大大丰富了,有些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比如说选自沈复《浮生六记》的《童趣》,虽然文字有些深奥,但作者其间所写、所想象的内容还是非常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的。而清代的性灵文学代表作品之一的《浮生六记》可以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又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写的是同学之间常见的摩擦和冲突,课文上完后我让学生讨论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小作者“我”或者万芳,将如何处理羚羊木雕事件?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结合自己实际而又无话不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比如有学生说,“我”是那个主人公的话,我就在妈妈面前撒娇(耍无赖)了,怎么也不会去万芳家;还有学生说,我就绝食给她看,看妈妈能奈我何?另有学生说,我逃到奶奶家去,告诉奶奶……我是万芳的话,我就不把羚羊木雕还给她,不是说友谊无价吗?也有人说,我会把木雕还给她,不过要同她母亲去说理,这样的事有第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大人也要尊重孩子……学生的这些回答都是我所想不到的!总的感觉是新课程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更多的孩子敢于表达,勇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