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5《囚绿记》教案
blzxhhy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幻灯1:大家看这图片,这种盆景植物叫常春藤。常春藤,是一种优美的攀缘性植物,
四季常青。可以用作棚架或墙壁的垂直绿化,又适合于室内盆栽培养,是非常好的室内观叶植物。
这种植物,有很多人喜欢它,为什么?其中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还有个原因是,喜欢它追求光明的性格,它的枝条总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见注解及课后习题四)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巴金回忆说,他是一个有着“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的人,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自己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
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一位很真诚的作家,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释题:
1、“囚绿”是什么意思?
(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绿”是指绿色的常春藤 。
(2)“囚绿”,用文中的话回答就是——P29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也就是说,“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
(3)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2、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高声朗读,或轻声朗读,或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三、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爱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四、 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课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