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2010字。
城西中学期末模拟
 语文试卷(教师版)
第Ⅰ卷(阅读部分)
甲  必考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河流的秘密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
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往往处于城市外围或者边缘。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的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
在我的记忆中河流的秘密曾经是不合道德的秘密。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事实上河流的心灵永远比你所能描述的丰富得多,深沉得多,就像我母亲所描述的同一条河流。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河水结了冰,我母亲急于赶到河对岸的工厂去,她赶时间,就冒失地把冰河当了渡桥。没几步她就后悔了,冰层很脆很薄,她听见脚下发出的危险的碎冰声,她畏缩了,可是退回去更危险,于是我母亲一边祈求着河水一边向河对岸走。我问我母亲她当时是怎么祈求河水的,她笑着说,能怎么祈求?我求河水,让我过去,让我过去,河水就让我过去了!
    如果你在冬天来到南方,见到过南方冬天的河流,你会相信我母亲的故事吗?你也会像我一样,对此心怀疑窦。但是关于河流的故事也许偏偏与人的自以为是在较量,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请想一想,对于同一条河流,我母亲作了多么神奇多么瑰丽的描述!
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里,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流最大的秘密。
1.作者为什么认为河流“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4分)
河流喜欢鱼的眼睛是河流的立场;鱼的眼睛无法探访、呈现河流的心灵,而人的眼睛却太爱呈现河流心灵的秘密了。
2.文中作者描述了母亲的那个神奇的故事,是否多余?为什么?(5分)
不多余。因为作者以母亲的那个神奇的故事,强调人应当诚心俯首地与河流交流,去轻扣它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得偿所愿。
3.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结构上呼应了开头,点明题意;内容上启示我们要重新审视河流,因为无论用什么手法都永远难以真正理解河流的心灵,发人深思。
4.根据文章,有人认为河流的心灵秘密是承载着人类因为自以为是而带来的痛苦、磨难,也有人认为河流的秘密是河流表现出的对人类的宽容和大度。你认为呢?说说理由。(5分)
按照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河流的心灵秘密主要有两点,一是河流的痛苦、磨难和对人的憎恨,二是河流对人的宽容。其实这两个方面是生活中相辅相成的,都是成就人生、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诵读,感激与惭愧的心情并存。★★★
夫铭①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②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铭志之所以能够在后世著称,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于善恶的事情没有不记载的,而碑铭呢,大概由于古代的人,有的有功勋、道德、才能、品行、志向、节义的美德,怕后代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宗庙里,有的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