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2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选考内容复习学案
东莞市华侨中学 覃克良编写
小说专题复习
一、考点定位
1、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
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例析考点
蚂 蚁 王奎山
张乙早晨七点半刚刚赶到单位,手机就响了。电话是妻子打给他的,让他赶紧回去,说是儿子张铮离家出走了。张乙一听,头“轰”地一下大了起来。儿子正在上高中三年级,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张乙两口子也没少训斥儿子。但是,儿子一向老老实实,性格内向,公开场合话语不多,不是那种任性的人,咋一下子干出了如此叛逆的事呢?
张乙匆匆忙忙地赶回去,妻子正惊慌失措地在家里团团转。妻子告诉他,是在给张铮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张铮留在枕头下边的字条的。张乙看完之后把字条交给妻子,简单地安慰了妻子几句,让妻子不要离开家,守好家里的电话。然后,张乙就打的去了火车站。
张乙到了火车站,刚走到售票厅门口,正巧看到张铮从售票大厅出来。张乙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这时候,张铮也看到了张乙,但他仿佛不认识张乙似的,径直往候车室走。张乙紧走几步。追上张铮,一把拉住了他。张铮挣了两下,没有挣脱,就站在了那里,朝一边拧着头,不理张乙。这时候,附近已有人注意到父子俩的举动。张乙小声对儿子说,铮铮,你想干什么,爸爸不拦你,但走之前你总得跟爸爸说会儿话吧。张铮依旧倔强地站在那里不说话,但态度明显缓和下来。张乙朝车站广场中间的小石桌一指说,走,到那边坐会儿,保证不耽误你上火车。张铮听爸爸如此说,才跟着张乙到了小石桌边,两个人就着石凳坐了下来。
张乙说,铮铮,能告诉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张铮不说话。
张乙说,是老师批评你了?
张铮不说话。
张乙说,跟同学闹矛盾了?
张铮依旧不说话。
于是,下面,就成了张乙一个人的内心独白。
张乙说,铮铮,这几年,你妈下岗了,总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她心里着急,脾气不好,你别在意。
张乙说,我呢,工作也忙,再说,单位里竞争也非常激烈,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的,有时候难免对你发火,爸对不住你。
“吧嗒”,一滴眼泪掉到了张铮白色的牛仔裤上。
张乙的心里也有些酸酸的。
停了一下,张乙说,走,铮铮,跟爸爸一块儿回去,妈妈都快急疯了。
张铮坚定地摇了摇头。
一列火车“轰隆隆”地从车站里边通过,震得脚下的大地都有些发颤。
一只蚂蚁沿着张铮白色的牛仔裤往上爬,张乙伸手要去把它捏掉,被张铮用手挡住了。
那只蚂蚁继续沿着张铮的白色牛仔裤往上爬,已经爬到张铮的大腿上了。
直到这时,张铮才轻轻地说了一句,爸,我就是一只蚂蚁。
张乙愣了一下,不知道张铮这话是什么意思。
停了一下,张铮又补充了一句,爸,我不是火车。
1、儿子最终还是没有听从父亲的劝阻出走了,但是为什么父亲还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呢? (4分)
2、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你认为,作品中“父亲”形象是否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 (5分)
3、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火车”,儿子却认为自己是只“蚂蚁”,不是“火车”。对于父子俩这一分歧,你是如何看的?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为什么? (6分)
参考答案:
1、【分析综合】(4分)
因为在车站,父子俩得到了沟通,父亲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