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50字。
  《燕歌行》教案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蔡丹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回顾岑参《走马川行》(齐声背诵) 
  岑参为我们描绘一场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战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另一位伟大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二、    诵读 
  1、    学生范读(配乐)  评价 
  2、    诵读指导:节奏、停顿、情感 
  3、    散读 
  4、    齐读 
  三、    诗歌思想主题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  ? )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短兵相接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征夫思妇:为了揭露军中苦乐不均,从士兵的内心痛苦来写。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神色鲜明对比。这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 
  补: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