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60字。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朱蕴丹
一、导入: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这篇文章呢?请大家浏览全文,重点阅读第5节到第10节。
二、合作探究1
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
板书 特殊: 一株 形状奇: 理想的启迪者 放飞者(伙伴)友情
传说奇: 道德的寄寓者 教化者(爷爷)
两株 功用奇: 爱心的传达者 实现者(祖母)亲情
劳人的荫蔽者 被慰安者(乡亲)乡情
夏夜的造境者 被催眠者(我) 情趣
P18第6段 “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的话”。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这是作者稚拙的童真之情的流露,也表现出作者对榕树爱得真、爱得深,以至有些爱树及人。
P18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
P19 第10段“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搁浅在乱石滩上……” 这一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描写富于生活情趣。从卧具来说极为简单:一床被单,席地而卧;几块床板,搁在长凳和桥栏杆上。人与自然紧紧融为一体。仰望黝黝树影,“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没有烦恼,没有苦痛,身心愉快。写那睡意朦胧,写得尤为精彩。月色朦胧之中,睡意朦胧之时,“有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描绘,意境优美,想象丰富,刻画细腻,美丽迷人,正是一首对故乡风情永难忘怀的乡恋之歌。早上醒来,才发现枕头不见了,“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这些文字里不见任何哀怨,相反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特有的故乡风情尽在其中。
小结: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合作探究2
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
1、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更准确、贴切。
板书:思乡之作:选材(寄情于物)别具深意,富有特色
2、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3、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1)1—2节的序幕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