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7450字。
吕城片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08.3.
命题人: 丹阳市运河中学 郦新军
一、积累运用(23分)
(一)积累。(13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写出文中拼音所表示的字。(2分)
无论这日落是在群山之巅( )、大洋之中、沙漠或草原之上,还是城市的上空。每一次都不同,但每一次都是xuàn( )烂美丽的。每次日落都充满了奇妙的色彩,从光辉的红,到灿烂的绿,从静谧( )的紫,到xuàn( )目的橙,以及刺激动心的黄。
2、默写。(8分)
①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②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 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
④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 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有表达类似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于丹说: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友情是什么呢?是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是李白“ ,随风直到夜郎西”的遥远怀想……
3、名著阅读。(3分)
《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駰国游记。叙述格列佛在智马国的游历。在这个国度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 ,供他驱使的是一种类似人形的畜类 ,后者生性 (性格特征)。
(二)运用。(10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3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道诗的感情悲观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5、下面一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4分)
①一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厉的艰苦磨练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④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⑤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果滥用和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6、探究性学习。(3分)
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不超出50字)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是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簏”。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华罗庚也说“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埃菲尔铁塔为谁而熄灯》,完成7——11题(14分)
①2007年2月1日晚,“灯火之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上的2万盏灯全部熄灭,与埃菲尔铁塔同时熄灯的还有举世闻名的欧洲标志性建筑,意大利罗马圆形剧场遗址和希腊雅典议会大厦等。这些著名建筑为何熄灯?这是国际环境组织在对人类的能源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