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谋篇布局,优化结构
江苏省如皋中学 袁海明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新颖的主题和好的素材,还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不仅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写作的成败。正如美国哲学家兰德尔所说:“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在一篇文章中,结构和语言一样,都是给文章内容以具体形态的东西。对如何起笔收笔、如何衔接过渡、如何调配材料的主次轻重,要做到胸中有“竹”。因为好的结构能使文章中心突出、脉络分明、思路完整。优化文章的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扮靓首尾,激趣留味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得好:“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因此,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极其重要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①点题法,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将人物的品格或事情的意义揭示出来,如《背影》、《白杨礼赞》的开头;②悬念法,即先将人物或事件的最最关键、最紧张的情节呈现出来,让读者留有疑问;③引用法,即引用与主题贴近的名言、警句或诗句,以激起阅读兴趣,引人入胜;④阐释法,既先对题目的含义略作解释,从而引起下文,如有位同学在《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老师是伟大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对他的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其深刻程度有时是终生的。我深深地景仰着那些伟大的教师们;但在这里,我想着重谈的,是另一位老师——也是每一个人最好的老师——生活。”⑤交代法,即先对所写事件的基本要素作简要介绍,然后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逐一写来。
文章的结尾方式有许多种,我们这里介绍同学们容易掌握的三种:①呼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②深化主旨,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强化文章的中心意思;③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如同学们刚刚学过的《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巧作衔接,前勾后联
要使文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在行文过程中巧妙地设置过渡和照应来衔接勾联全文。所谓过渡,就是通过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将意思不同的材料连缀在一起,共同为表达一个主题服务。过渡可以使作者的思路连贯,行文通畅,使文脉畅通,浑然天成。过渡的词句或段落既要合乎情理地自然转换,又要尽可能地简短精炼,不能喧宾夺主。常见的方法有:词语过渡法、句子过渡法、段落过渡法。
所谓照应,是指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对前文所铺垫的内容作必要的交代,从而使文章既有严谨的结构,又有相互之间的关联。常用的方法有首尾照应、文中照应、文题照应等。如《父母的心》中,作者在写父母心态变化之时,注意到内容之间的照应,使得一波三折的“换子”事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