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2370字,为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二部分内容,抓住同义词的特点,“同中有异”“求同存异”找方法。
课题: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课时:2课型
主备人:黄欢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2.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
3.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4.能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重点难点
能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了解“同义词”的概念,注意同义词的“同”和“不同”。
教学流程:
检查预习
请一个同学说说看什么是同义词。请同学分辨一下哪些属于同义词,哪些不是。如“凉快——凉爽”,“衣服——衬衣”,“流放——放逐”,“房子——房间”,“手——手指”,“保护——庇护”,“散步——溜达”……
明确概念
什么是“同义词”?
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这些词就叫作同义词。
同义词中有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词的意义则大同小异,因而同义词中又可分为“绝对同义词(等义词)”和“相对同义词(近义词)”
两类。课文中同义词主要指的是第二类。
等义词是指词义的外延和内涵完全相同的词。
近义词是指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一般所说的同义词主要就是指这种类型。
课堂活动
一双眼睛百种“看”法
归纳同义词是“求同存异”,辨析同义词是“同中有异”。指导学生对与“看”有关的词语进行分类。也可以对教材划分的13组同义词,适当调整分类结果。
考查要求
高考试题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常常给试题设置一个情境,让考生根据特定的语境辨析同义词,正确使用词语;所以词语理解必须详审语境,具备语境意识。
理解词义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二是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在准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还要学会辨析近义词,其基本方法是从词义(意义)、用法和色彩风格等方面着手辨析。
如:词义的差别方面,可从词义的轻重、范围、侧重等方面进行辨析;用法方面,可从适用对象、搭配关系、词性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辨析;色彩风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