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120字。2008年深圳一模优秀作文点评
1.知音难逢
时常想,岳少保在不住鸣的寒蜇(蛩)声中,笼(胧)明的月光下,将心事付瑶琴时,应是有无限的郁闷吧——“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化诗为文,借以点出知音难逢,可谓起笔不拘一格)
武穆庙前这凄清的琴声悠扬了千年,我品味到,世间纵然广渺,鹏举纵然满腹经纶,满腔热血,可是竟不被自己所期盼的知音了解,知音难逢真是成了他撕心裂肺的长啸。(此段承上文进一步表现出作者的文学功底)
若不是知音难逢,伯牙琴也不会被焚化;若不是知音难逢,《广陵散》也不会“从此弦音无出”;若不是知音难逢,王猛也不会再度披发入山;若不是知音难逢,柳三变再难吟出“纵有这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排比句,使文意表达更为酣畅. 文思豁然.知音难逢由”个案”变成普遍)
古人(应是古代文人更妥贴)多是孤傲,有着更为崇高的追求,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高处不胜寒”的无奈(本人觉得将“无奈”改为“无助”,与文题更为相合)。
(此段在结构上作用不小,为探知音难逢之源张本)
谪仙入长安,不期赐金还,长安自有酒中客,少有知己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本是浪漫豪情,却常受打击,难有倾诉,仿佛只有酒才是挚友。
如织的林烟让他感到“漠漠”茫然;一带碧山让他感到无尽的伤心;长亭短亭更是让他想到“何处是归程”。
无奈。(很好,此处感情凸现)
心常常能通达九天宫阙,而今却只独坐孤舟,无人能知,无人能识,知音难逢啊。
没有了知音,怕是身居闹市也如孤身一人吧。
《金石录》不禁让人对赵明诚钦羡不已。有着相同的志趣,有着相近的情怀,有着同样的操行,他和李易安真是世间的绝配。金石为媒,诗词传情,知音让生活变得非常具有情趣。(知音本难逢,可李清照幸运地遇到知音,顿感文意逆转,读此段者或有非议,若把它看成欲擒故纵亦情有可原,若被误读将会事与愿违)
可是后来,赵明诚先走一步。
李易安也由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女变成了一个独孤寂寞的老婆子,“怕见夜间出去”的她没有了知音,只好借着无限愁思的情怀去“梦魂归帝所”以求“闻天语”了。
路长日暮啊,百般孤寂啊——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川去!”
难得的浪漫却是这般的苦痛。
(知音本难遇,失知音再觅知音便是难上加难!)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以济之。
知音难逢,我想更应该去寻觅吧。发现知音应是最快乐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呢?(结尾有些乏力!)
【总评】
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材料诠释着、证明着这样一个说法,这样一个观点:这样一个命题:知音难逢。文章开篇便化诗为文:先令读者为之赞叹。赞叹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再说伯牙谈王猛论柳永,再叫读者感叹,感叹作者的厚积薄发;继而文章又将李白的无奈、易安的孤寂呈现,引发读者的悲叹,悲叹千古知音相逢难,文章的层次感强。
语言优美,措词恰当,使人在读完之后总能想到点什么,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这使我们在感叹文章华美的同时也感叹作者的文化底蕴之深,作者仿佛在华丽的乐章中摘取了一段音符,为岳飞、为李白、为李清照谱写了一段千古绝唱。文章语言运用得较有特色:排比铺叙点到为止;诗词引用恰到好处。有”间关莺语”的流畅,但为文引词的有误,致使句意生涩,如“在不住鸣的寒蜇(蛩)声中,笼(胧)明的月光下”(原诗句为“昨夜寒蛩不住鸣……帘外月胧明”)。此外,如果能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对“知音难逢”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会使文章更有厚重感。
2.知音难逢
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注定是灵魂的独行者。无论多么崇高的感情,也不过是一颗独行的灵魂对另一颗独行的灵魂最最深切的呼唤与回应罢了。”(引用恰切,起笔不凡。)
是呵!知音难逢啊!(“是呵”,流转自如;“知音难逢啊”,点题自然。)且看古今中外多少颗灵魂正在苦苦地呐喊!以为能够高山流水遇知音,最后却发现不过是一场对牛弹琴的闹剧罢了——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开启下文。)
天才注定孤独。(本应紧接上文,但作者不急着举例,而来了个轻微转身,侧向切题。)
亨利·罗梭(原文即此,应是“梭罗”),一颗伟大的独行的灵魂。那个蒸汽机轰轰作响的工业革命时代不属于他,那些叫嚣着资本主义的怪物不是他的同类。而他的纯净、优雅,又与那个社会格格不入。正如艺术家吴履所说:“我见不得人,人亦见不得我!”于是这高傲的灵魂独自飘荡到那湖边,飘荡到那与世隔绝的仙境去。他亲自伐木、造屋、农作、酿葡萄酒——当然,还有写作。物质的缺乏、同类交流的缺乏并没有折磨他的心灵,相反,净化了他那本就透明清亮的水晶般的心。
知音难逢啊!可当我拿起《瓦尔登湖》,拿起那片幽静的土地,(“拿起”看似不合理,但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我总要暗自庆幸——幸好罗梭没有知音,否则何来这资本世界里最静谧的一声呼唤?
文森特·凡·高,另一颗为世人误解的伟大的灵魂。艺术的强烈情感与世人的嘲笑唾弃双重地煎熬着他那敏感而脆弱的心,至到他在那片麦田结束自己的生命,(原文即此,应改为“直到”。)他也没能找到知音。浓郁饱满的色泽下,是他那千疮百孔的心。他疯狂地爱恋着一个怀孕了的妓女,可她却说:“我看不起你。你不过是个穷画家罢了。”听到这句话,他的世界倒塌了。
知音难逢啊!可每当我看着那幅《向日葵》,感受着那鲜亮的黄色下隐含着的生命的张力,我也要暗自庆幸(“也”字用得好!)——幸好那妓女没有爱上凡·高,不然恐怕他早已沦为为家庭忙碌奔波的丈夫,又何来那些精神与痛苦在上面颤抖着的画作呢?(此句有表现力!)
天才注定孤独。(此处看似多余、无力,实则呼应前句,重申主张,更重要的是开启下文,使文意翻进一层。请注意下段的“因为”。)
因为只有独行的灵魂才能找到自己的上帝。没有另一颗灵魂同你在人生之路上一唱一和,有时反倒能让你更加专注地思考自己的来路与去向。知音固然重要,心灵的交流、思想的对话也必不可少。(思维之严密,此处可见一斑!)然而若实在寻不得知音,何不沉静下来,独自品味一段孑然一人的旅途?(这一段理性思辩,文采斐然。)
尝试在静默中同心灵对话,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已然是最好的知音。
【总评】
这篇考场作文为什么能得高分?
①构思之巧。“知音难逢”,这个题其实不好写,“难逢”难以落实,正面举例较难,耳熟能详的都是些高山流水、管鲍之交的“知音”佳话。这位考生巧妙地从侧向切入,从那些“灵魂的独行者”落笔,以他们的“注定孤独”来切合“知音难逢”之题旨。
②立意之深。这位考生并没有停留在对“天才注定孤独”的阐释上,而是“庆幸”他们的“没有知音”,从精神思想的层面凸显“知音难逢”的正向价值,进而提出“`只有独行的灵魂才能找到自己的上帝”,“若实在寻不得知音”,“同心灵对话”又何尝不可的观点。见解独到,持论公允,极有分寸感。
另外,作为考场作文,本文表达的清晰性也可称道。无论是全文结构的安排、独句段的运用,还是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观点句和关键词的反复呈现与视觉刺激,都可谓深得高分作文章法之妙。
3.知音难逢
每个人都在心中酿有一坛酒,赞道“好酒!”的,是朋友;说到“此乃十年佳酿”的,是知心朋友;道出“幸福拌上苦难,滴加寂寞,酵出了甘中微苦”的,则是知音。(文章起笔欲形象诠释“知音”,并力图区分于一般意义的朋友,但并没有表达清楚。)
朋友是知道你的人,知心朋友是了解你的人,而知音则是理解你的人。(“理解”一词用得好,但“知道”和“了解”,“知心朋友”和“知音”有别吗?)
(以上两段本想解释“知音”,但似乎力不从心。)
拥有知音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点动作,甚至什么都不需要,你都知道,你被人理解着。生命正是在理解之中找到了触感真实的存在痕迹,不再害怕寂寞无依的侵袭,只有心怀暖意的默契。(此段具体写出了拥有知音的感觉, “侵袭”“心怀暖意的默契”有表现力。)
然而,出身,地位,环境的不同造就世人各异的心境,无数个齿形模型中间,与我契合的到底在哪里?知音难寻。(此段在前三段解释“知音”的基础上,转而论述“知音难逢”。)
即便真的有知音,可这茫茫人海中,我与她相逢几次又错过了几次?知音难遇。
其实,正因知音难逢,知音才真正有了她最珍贵的涵义。它容纳了等待,理解,追寻,美好,与惋惜。
伯牙子期,绿林青松,高山流水,他们等待到了彼此,为我们诠释“知音”最初的含义。(这个例子表述十分简洁!)
东坡朝云,他们相知相伴,携手天涯。朝云逝后,东坡一句“不与梨花同梦”,飘散着惋惜与憔悴,为我们诉说失去知音的悲凉与孤单。(东坡朝云的例子很新颖,语言简练优美。)
不是说,美好的事物都难以得到吗?所以我理解东坡,却质疑伯牙摔琴,我们不能因为失去就放弃等待,不能因为未知而放弃追寻,更不能因为无法得到理解而放弃自己。(三个“不能因为……”,层层递进,明确表达要努力寻觅知音。)
知音难逢四字,告诉我们的,不是因为难逢而不顾他的存在,也不是因为失去而忘记他的存在。而是无论何时,都铭记知音的存在,相信相逢,等待相逢,珍惜这难能可贵的相逢。
周国平先生说“自斟自饮生命的酒,别有一番酩酊。”他在排遣寂寞,享受人生,追问自我,等待知音。这种追问与渴求,或许正是面对知音难逢应有的态度吧:摆上“对影成三人”的酒杯,拿出心酿的一坛美酒,斟满而吟,饮毕而沉醉。如东坡言,梦醒之后,发现天下之人,同享寂寞,都是知音。(周国平、苏东坡,不是转而到内心去和自己对话,以自己为知音吗?此段已不知不觉间道出“知音难逢”的必然,也体现了处之淡然,随缘随遇的态度。)
是的,知音难逢,可我愿用一生来等待这次相逢;知音难逢,我愿用所有来珍惜这转瞬即逝的相逢;知音难逢,我愿打开心中的美酒,期待这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逢。
【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