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30字。
确立精读意识,瞄准重要概念,锁定关键信息
——2008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考点的一点说明
高考现代文阅读,虽则用题目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离开对文本的把握而就题解题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也会事倍功半的。因此解说考点,还得从阅读说起。
一.确立精读意识。
现代文阅读往往强调从文章的写作思路入手,分析结构,把握内容,继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备考时指导学生关注一些提示性、标志性的词句,以此顺藤摸瓜,理清文意,也是常见作法。对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种作法是有效的。但在我任教的这间E组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薄弱,则收效甚微。千来字的文章中,哪些语句是提示写作思路的,哪些语句是概括文段或文章大意的,哪些语句是表面作者观点态度的,不用心读是分辨不出来的,就更不必说那些需要整合的信息了。一旦不能分辨语句的作用意义,信息的主次轻重,那么就会掉进文字陷阱。答题时,学生就会胡乱抄写原文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模糊作答。
因此,指望用浏览的方法来把握全文,至少在我们学校,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而已。词句不明,无法通篇;篇不通晓,无从答题。因此确立精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精读意识的培养乃至精读速度、水平的训练,对语文备考、高考,对现代文阅读必考试题、其他试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瞄准重要概念。
精读的目标首先是词,而且是文中重要的概念,这是新考纲对“理解”这个能力层级的说明给我的启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新考纲关于“理解”这个能力层级的一个变化。所谓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也总是随着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的过程或是原有概念的内容逐步递加和累进,或是新旧概念的更替和变革。《2008高考备考指南·语文系统复习用书》中对现代文必考考点中“概念”一词作了以下解释:概念是“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所借用或新建的词语,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的指归也是明确具体的。”
如果学生能确切地理解重要概念(词),那么对其他词语的理解,理固宜然;对句子的理解,是否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对句子的理解到位了,梳理全文思路与结构、归纳内容与中心、分析观点与态度,是否才有了质量的保证呢?因此,理解重要概念是切实落实阅读理解全文的出发点,也应该可以成为精读的首要目标。
1.解释“重要概念”。重要概念,我将其分为核心概念和其他概念两种。
(1)核心概念,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新认识的关键词。这种概念,在考生的认知层面,往往是一些新鲜的信息。以核心概念命题的现象可见下表(以07年部分高考题为例):
省份文本核心概念的考查内容命题样式
全国卷I卷说明类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的理解单命选择题
全国卷Ⅱ卷说明类文章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的理解单命选择题
重庆卷说明类文章对“民间艺术”的内涵的理解单命选择题
北京卷论述类文章对“核心能力”内涵的理解单命选择题
安徽卷论述类文章对“艺术默契”的内涵的理解单命选择题
宁夏、海南卷论述类文章对“正面精神价值”的内涵的理解一个选择项
(2)其他概念,可以理解为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所借用的词语。这种概念,因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