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有21张幻灯片。是对古诗雨霖铃的解读与赏析。另有教案一份,约2280字。和mp3朗读,用时4分1秒。
《雨霖铃》教案       新 郑 外 高
       柳 俊 敏
         2007年12月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体会作者感情
2尝试背诵
3 积累诗歌常见意象
教学重点: 
1 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 品位诗词意像,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诗歌常见意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三、作者:柳永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有《乐章集》。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四、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五、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体会作者的感情,试想一下当时的情境
2、聆听课文朗读,再次感受。
3、提问: 听过本词的朗诵之后,你体会出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缠绵哀怨、低沉、伤感、无奈、哀婉、悲伤、凄清。
六、把握思路,自主探讨
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文章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举例:寒蝉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实景)
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           (虚景)
概括艺术特点: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概括离别之情:
上阕:凄切悲凉离别时环境, 难分难舍惆怅伤感的心情      离别难
下阕:词人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思念苦
思路梳理:伤离别----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
                ----别后情景
3.尝试背诵
七、知识拓展:积累典型意象
提问:千古传诵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些典型的意象都有哪些?
明确:酒、杨柳、晓风、残月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