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8710字。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三单元测试
邓小聪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寒伧 悲呛 怆水 沧海一粟 踉踉跄跄  
B、匮乏 崩溃 反馈 振聋发聩 功亏一篑
C、牛犊 渎职 赎罪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  
D、诅咒 沮丧 阻挠 含英咀华 越俎代庖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小说里没有人物,也就不会产生情节,故事情节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彼此间的_____________冲突构成的。
 ②鉴赏戏剧文学,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还要注意_____________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③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_____________社会生活。
A.厉害  品位  反映        B.厉害  品味  反应
C.利害  品位  反应      D.利害  品味  反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上频频获奖,一些家长便不顾孩子的条件,非要让孩子进“奥数班”不可,数学家张教授对此颇不以为然。
B.你到了外国,会受到一些先进文化的影响,也会拥有更好的工作条件,但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
C.今天的大明湖仿佛通晓人意,宛如一位浓妆艳抹的少女,将它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了游客面前,让人倍感赏心悦目。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揭发处分,就金蝉脱壳,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双因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母亲看了,疼在心里。
B.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民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C.大自然独钟华夏,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幸存鸣沙风景资源的国家。
D.我愿努力做一个铺路人,自愿和乐意为青年人通向科学高峰而铺路。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阿房宫赋》回答5—9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两个“之”相同,②句两个“而”不同。
B、①句两个“之”不同,②句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两个“之”相同,②句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两个“之”不同,②句两个“而”相同。
6.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⑦楚人:指刘邦;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7.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 哀之;后人②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 而复哀后人④ 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A.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人;④是指唐以后的人;
C.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 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