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70字。
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讲座之一:审题和立意
江苏兴化中学 裴松所
一、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
1、多体交融,五种题型相互交融
“材料(提示性、导语)+命题(话题)+写作要求”,是近几年高考作文所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即命题作文、材料+命题、导语(提示性材料)+话题、导语+命题、材料作文。
2、贴近生活,关注身边生活
命题注重引发思考、激发情感、产生睿智。07年高考卷有津、沪、皖、渝等。
3、关注人生,提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强调生活气息,从中体现哲思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认识世界的视点——抓本质的东西。忌贫乏、肤浅(低幼化)甚至庸俗。
4、鼓励个性,重视“发展等级”
以稳为前提,即先求稳,再追求“发展等级”分。
二、谈谈审题和立意
(一)审题不漏、不改、不误
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过好审题关。高考作文试题一般由题目、材料、要求(注意)三部分组成:或完全式,三个部分都具备;或省略式,某部分不出现,如要求自拟题目。审题就是审读作文试题各个部分的文字,力求正确理解,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要做到这三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如是话题作文,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是做到符合题意的基础。一般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中涉及的概念的含义。例如“规则”这个话题,是指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和章程,不等于“束缚”“习惯”“裁判”“道德”等。再如“诚信”这个话题,其含义是“诚实、守信”,有些考生误解为“自信、坚贞、相信、信仰、良心、信服”等等,还有些考生只抓住“有弃有取,有失有得”一句话作文,均不合题意。
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尤其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例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就是完善自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包括提升自我、批评自我、超越自我、娱乐自我等;从反面看,如此“善待”要不得———迁就自我、放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也就显豁了。
3.审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这时,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章结构详略得当。如果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如“痛苦与快乐”“目标与现实”“吸收与创新”等等,还要求考生在动笔前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如2003年全国高考,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型话题作文,考生首先应准确判断出其内部关系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因为感情的亲疏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可以从两者的因果关系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其次,考生要运用辩证法思想,在把握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是否必然性上做文章。即思考是否感情亲就一定对认知事物产生正面影响,或者恰恰相反;是否感情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