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510字。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兰州46中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  理解《春》和《春天》在情感内涵、写作技法和语言修辞上的不同特色;
3、  体会所选诗词的不同情调,理解其中的妙词佳句;
4、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意境,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言。
二、单元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  识记生字词,理解词义,积累名句、名篇;
3、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意境,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言。
三、单元教学难点
1、  理解《春》和《春天》在情感内涵、写作技法和语言修辞上的不同特色;
2、  体会所选诗词的不同情调,理解其中的妙词佳句;
3、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言。
四、单元课时安排
3、春
4、春风
比较·探究
诗词八首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复习检测
合计

三、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学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 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            辞手法;
5、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3、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            辞手法。
教学难点:
1、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3、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            辞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二、解题: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
四、春    风 
           林斤谰 
教学目标:  
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3、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问答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独出心裁的称颂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人们对他全无半点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风沙。  
二、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贬bāo     飘拂fǘ    塞外sài    冰碴chá    耗子hào    乍暖zhà  
三、研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2、朗读课文1、2段:想想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 
提示: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3、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 
提示:不是,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在第6段作者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