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6500字。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2007.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8分)
一、完成1~11题(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罗绮(qǐ) 荡漾(yàng) 长篙 (gǎo) 青荇(xìng)
B.佝偻(lóu) 遒劲(jìng) 深邃(suì) 溯(sù)源
C.倾圮(pǐ) 眷(juàn)属 发酵(xiào) 寥(liáo)廓
D.漪(yī)沦 踟蹰(chú) 浮藻(zǎo) 应(yìng)届
2.下列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躁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B.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睨,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C.广大青年一定要虚心向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学习,在为祖国的竭诚奉献中焕发出青春的绚丽光采。
D.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忠心喜悦。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_____,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②他的这些重要思想是我们_____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③正_____这样,_____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
A.限度 施行 因为/因此
B.限度 实行 由于/所以
C.限制 实行 因为/所以
D.限制 施行 由于/因此
4.下列句子产生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C.这个下岗职工服务站,全心全意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他们的工作无微不至,深受下岗职工欢迎。
D.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各族青年展示才华,实现志向,提供了广大的舞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知是曾几何时,报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入之间关系的冷漠。
B.《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在1989年3月写成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C.《致大海》通过对大海的倾诉、赞美和依依惜别,表现了诗人热情奔放,气势充沛。
D.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
6.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主要有色彩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动作对比(如“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和人物对比(如“同学少年”与“万户侯”)等。
B.《赞美》一诗的第一节中,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中华大地,展示了一幅苍茫、荒凉、宏大然而有些单调的背景,苦难深重的民族生活图景就在这背景上显示。
C.《死水》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比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诗歌以“翡翠、罗绮、绿酒、珍珠”等揭示其灯红酒绿的表面繁华,而以“铜绿、铁锈、油腻、白沫”等喻其腐朽肮脏的丑恶本质。
D.《再别康桥》以天边的彩云、河畔的金柳、水底的青荇等诸多线索,表现了诗人重返康桥时的切身感受,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以其无礼于晋
D.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