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隆中对》与《三顾茅庐》的比较·探究的教案约1000字;说课稿约1400字;还有《蜀相》《资治通鉴》等相关资料。
《隆中对》、《三顾茅庐》比较探究阅读课教案
                       教学设计:韩冰
教学目标:
1、掌握《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熟练的用现代汉语表述隆中对策的具体内容。
3、对比探究两篇文段的异同。
4、活学巧用,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
1、能熟练的用现代汉语表述隆中对策的具体内容。
2、对比探究两篇文段的异同。
教学难点:
对比探究两篇文段的异同。
教学方法:
三单元阅读教学(认知——理解——拓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间欣赏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设景激趣。
二、新授导入:
   先有《三国演义》主题曲谈起,引出东汉末年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三、展示目标
1、掌握《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熟练的用现代汉语表述隆中对策的具体内容。
3、对比探究两篇文段的异同。
4、活学巧用,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认知阅读
1、检查预习:出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上阕,前四句每一句链接一个问题。前三个问题要求板演
(1)准确的给大家读出这四个地名:
汉沔         吴会
荆州         颍川
(2)请你告诉大家《隆中对》和《三顾茅庐》的出处。
(3)你能给大家说说诸葛亮住所门上的门联吗?
(4)两篇文段共同详写的内容是什么?
2、《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简介(屏幕展示)
五、理解阅读

《隆中对》、《三顾茅庐》比较探究阅读课
说课材料
韩冰
北师大版教材,在每个单元都精心安排了与单元主题相近的“比较·探究”阅读材料。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专门的“比较探究”阅读课对教师、对学生都成了一种奢望。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只能是让编者的一片苦心化作教学中的“蜻蜓点水”。在准备这堂示范课的时候,很是有压力。之前的教学中,对此谁也没有做过尝试。涉及到的篇章又都比较“重大”,一时脑海乱烘烘的。通过阅读多方面的材料,初步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
1、掌握《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熟练的用现代汉语表述隆中对策的具体内容。
3、对比探究两篇文段的异同。
4、活学巧用,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新课课间十分钟,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激趣设境,自然的使学生回忆三国这段史事,为本节课学习储备相关的历史知识。
《隆中对》是一篇重点的文言篇章,出自《资治通鉴》;这部史书又比较重要,需要学生作以了解掌握,教材注释较简单,通过屏幕让学生做以较详尽的了解。《三国演义》也一样,四大古典文学之一,有必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篇文段的出处,也就成了学生“认知阅读”这一环节必掌握的内容。在“认知阅读”阶段的预习检查,出示了学生已经背诵的《水调歌头·中秋》上阕内容,前四句链接了四个要检查的问题:
(1)准确的给大家读出这四个地名:
汉沔         吴会
荆州         颍川
(2)请你告诉大家《隆中对》和《三顾茅庐》的出处。
(3)你能给大家说说诸葛亮住所门上的门联吗?
(4)两篇文段共同详写的内容是什么?
以类似“幸运五十二”的方式,激起学生表达、求知的欲望。这种方式在我自己的语文课堂第一次使用,学生应该能够积极配合。
“理解阅读”安排了三个环节:
1、读一读,说一说
请快速找出两篇文段中相同的语段,朗读并能用现代汉语表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