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高考变化及教学对策
重庆铁马中学 张觅
2004年语文学科《考试大纲》颁布后,不少语文专家和学者对此都作了详尽的解读,我们经过大量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2004年语文高考试题进行了大胆预测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复习教学对策。
一、近几年语文学科《考试大纲》的变化脉络
近几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越来越注重语文能力的考查;二是客观题逐渐减少,主观题逐渐增多。这些变化对我们高考备考很有启示作用。
2002年的《考试大纲》是近年变化最大的—个“说明”。概括起来说,有“三大重要变化”:一是重新恢复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二是文言文的翻译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三是诗词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
在2002年的基础上,2003年的《考试大纲》进行了微调,考查的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说法和顺序有一些变化,基本上是对2002年《考试大纲》语言表述的完善。
二、2004年语文学科《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2004年语文学科的《考试大纲》与2003年《考试大纲》相比,变化比较小,基本上是一种微调。2004年的《考试大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加的内容。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去掉了前面的“※”,正式列入2004年高考考试的内容。
(2)在词语的使用方面,增加了熟语的考查。
(3)写作部分,对“发展等级”中“深刻”的阐释,加上了“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不考的内容。
(1)2004年《考试大纲》把“文学常识和文学体裁”仍然列为不考内容。
(2)2004年《考试大纲》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同样也列入了不考的内容。
3.文字表述的变化。
(1)在2003年的基础上,“古诗文阅读”中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中的“意思”改换成了“思想”。
(2)“现代文阅读”部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改换成了“概括中心意思”。
(3)古诗文阅读中,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句有变化,2003年的《考试大纲》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内涵比文学作品的范围更为宽广。
4.试卷结构的变化
根据《考试大纲》所显示的信息以及日前教育部已经对外公布的信息,今年高考语文的试卷结构作了如下三点调整:
(1)总题量的调整。
由2003年的26道题减少为2004年的25道题(第Ⅰ卷选择题减少1道)。
(2)分卷的分值调整。
第1卷选择题由原来的45分减少为42分,第Ⅱ卷非选择题由原来的105分增加到108分。
(3)题型的调整。
文言文阅读的5道选择题减少为4道,。由原来的15分减少为12分;增加文言文翻译的文字量,由2002年、2003年的两句增加到三句,分值也由5分增加到8分。这一调整对考生综合表达和转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