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50字。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体味文中的真挚情感。
一、导入:
利用《爱心传递》的影视资料导入。
二、预习检查:
1.生字词:
拆(chāi)散 霎(shà)时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熬(áo) 各得其所
2.多音字:
(1)散①sàn分散 ②sǎn散文 (2)背①bēi背负②bèi背心
(3)转① zhuàn旋转 ②zhuǎn转机
(4)累①lèi劳累 ②lěi罪行累累 ③léi果实累累
3.指名朗读课文,了解学生熟悉课文的程度。
4.整体感受知,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提示: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试找出这六要素。
明确 :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散步。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有儿子;
(2)故事梗概:我一家人在初春去郊外散步,母亲本不愿出去,但在我的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处给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后走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走来就是整个世界。”
(3)从全文来看,主要写了以下情节: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儿子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5.学生齐声读课文,进一步领悟本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我们初步感悟了《散步》所写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本文的故事梗概及本文的人物:主体是“我”和“我的妻子”,客体是“儿子”、“母亲”。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点点头。
(2)一切都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