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470字。
主备人:灌南县实验中学 宋成功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点: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难点:
1、对历史的了解和由此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以及历史观、价值观的认同。
教学准备:
1、阅读纪念碑记述的有关近代史的知识
2、搜集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材料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先学:
1:词语疏通:
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
伟绩(jì) 镏(liǘ)金 上溯(sù) 五卅(sà) 朽(xiǔ) 幅(fǘ)
天堑(qiàn) 镶(xiāng) 嵌(qiàn) 发髻(jì)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巡捕:旧时代帝国主义在租界中的警察。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3、.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层次。
明确: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总体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其中介绍十块大浮雕的文字是“总—分—总”结构。
二、口语训练:用普通话任选一段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字朗读,吐字清楚,读音准确,语气合适。
三、导学读标:齐读教学目标。
四、释疑解难:同学们在“课前先学”中有那些疑问吗?请说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讨论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一些问题)
可能的问题:
五、精读探究: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明确: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3、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明确: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4、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花岗石和洁白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6、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巍巍中山陵
主备人: 灌南县实验中学 倪学柱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巍巍中山陵》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2、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教学难点:
1、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2、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
教学准备:
1、把以下材料印发给学生
作者简介 文学作品的有关知识
2、准备好幻灯片、投影仪,投影或小黑板。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先学:
1:注音:
山麓( ) 莽( )原 嵯( )峨( )
汲( )取 参( )错 灵柩( )
坡陀( ) 深邃( ) 牌坊( )
琉( )璃 门楣( ) 趺( ) 嵌( )
2:课堂交流孙中山生平事迹的资料及中山陵的图片资料。(教师总结略)
二、口语训练:
学生根据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摘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读给同学听。注意:用普通话朗读,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三、导学读标:
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到处绿阴浓浓花香似海,那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为了纪念谁?
学生:纷纷回答。
师 :今天咱们就走进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去瞻仰中山陵的宏
伟和先生人格的伟大。学习本文主要应该掌握住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四、释疑解难:
同学们在“课前先学”中有那些疑问吗?请说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讨论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一些问题)
可能的问题:
五、精读探究:
1.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参考: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