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410字。东南文化中心2008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质量检测(河南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黎黑 破落户 离弦走坂 蜚鸟尽,良弓藏
B. 妈祖 分水岭 封妻荫子 城门失火,秧及池鱼
C. 伉俪 明信局 不宁唯是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D. 洞达 红缨枪 畸轻畸重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1.D(A.“坂”应为“板”;B.“秧”应为“殃”;C.“明”应为“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响的梁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B.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休养生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衰转盛、由颓而新的重要政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
C.随着高考的改革,一些高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或少学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将会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山穷水尽。
D.节日的宿迁雪枫公园,鲜花点缀,秋叶烂漫,这座在一个月前投入使用的城市公园,正热情接待着不绝如缕的黄金周游客。
2、D(应为“熙熙攘攘”)(A、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B、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C、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D、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
A、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B、“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愿望。
C、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截至上周末,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每桶70美元以上。
D、导致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3、B(A、表意不清;C、“最高点已达每桶70美元以上”错误;D、句式杂糅,去掉两个因为即可。)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 ,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2)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 。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
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
③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
④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A(第①句要注意“宏观构思”和“粗犷”,“精巧布置”和“细腻”搭配;第②句要注意“近山如镜”不仅与上下文相吻合,而且和“一湖幽静”押韵,“近水如练”与上下文不能衔接。)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潜力无限的“白色生物”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人瞩目。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制成的塑料和纤维的新技术,将在全球掀起一场资源和环境革命。
2006年4月,法国产业革新部发表公告,为推动产业技术革新,政府将实施六大计划,其中就包括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该计划被政府概称为“白色淀粉计划”,其最终目标是将谷物的淀粉精制后开发具有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油精制代用品,即研制出跟石油制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等。在生物技术的世界里,制药产业被称为“红色生物产业”;农业被称为“绿色生物产业”;现在,人们把大量用于工业产业的“谷物粉末”称为“白色生物产业”。
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为各类替代石油的技术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世界上许多大企业都在发展壮大各自的“白色生物产业”。据测算,2010年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扩展到1250亿美元。预计该产业占整个化学产业的市场率将达到10%。现在已经达到770亿美元的规模,占整个市场的7%。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