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9210字。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年级检测题(二)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簸箕/颠簸   差劲/差强人意   半身不遂/功名未遂
  B.磅礴/磅秤   稽首/无稽之谈   排山倒海/倒行逆施
  C.衣冠/树冠   混蛋/混水摸鱼   横行霸道/横征暴敛
  D.埋怨/埋葬   巷道/街头巷尾   发号施令/号啕大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骇   侍奉   战略部署   计日成功   貌合神离
  B.讴歌   庇佑   直截了当   拾遗补阙   老生常谈
  C.传诵   装潢   威震四方   改弦更章   和衷共济
  D.零售   杜撰   无微不至   琼浆玉液   聚精汇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B.一旦有了安全事故的报道,某些官僚便会在各大媒体上出现,侃侃而谈,振振有词,大有不把安全问题批倒批臭誓不罢休之势。
  C.如果有人问你当今的手机品牌,或许你会不假思索地罗列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这从消费者的角度验证了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D.某些企业介入股市后,听风就是雨,从来不规划自己的交易,对行情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没有考虑过对策,只知道到时候再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家住关山的段师傅昨日走中环线到汉口武胜路办事,比以往走武珞路、街道口等路段足足节省了一倍的时间。
  B.目前,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手机短信骚扰无孔不入,企业老板、当红明星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在网上泄露的事情屡见不鲜。
  C.自古以来婴儿需要母亲的双手拥抱、触摸,才能健康地成长。难道现代人是透过消费手感产品来按摩抚慰自己的心灵,从作品手感里感受他人的余温?
  D.尽管晚宴的餐券昂贵,学业也很紧,但我在剑桥学习时,还是挤出时间参加了一些学院的正式晚宴。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曾侯乙墓龙凤并重,它表明曾国的文化是融南北文化于一体的一种混融性文化,亦可称“龙凤文化”。
  ②曾侯乙墓的漆器是我国首批有年代可考的战国早期漆器,有些还可能早到春秋晚期。
  ③龙是中国古代最尊贵的纹样,此墓漆器中龙纹甚多,仅内棺上就绘有各种龙、蛇753条,且形态各异。
  ④动物纹是漆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以龙、凤纹最多最突出,还有鸟兽虫鱼、龟蛇虎鹿等。
  ⑤这是此墓漆器在文化属性上表现出的一大特点。
  ⑥凤为吉祥之鸟,当时南方的楚人尊凤,楚民族以凤为图腾,因此在楚国的漆器中凤纹常见。
  ⑦它以数量多,种类全,工艺精,纹饰美,色彩艳而著称于世。
  A.②④⑥⑦①③⑤                B.①⑦④②③⑤⑥
  C.①⑤③⑥④②⑦                D.②⑦④③⑥①⑤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作为楚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技术,在楚国的早期阶段已有了发展。楚国科技发达的领域,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和天文学等方面。
  首先,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楚人已超越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的生产方式,而采用新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火耕水耨是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火耕”即用火烧掉荒地上的野草,然后下水播种,这样就可以用草灰作肥料,增加水田肥力;“水耨”是将稻田中的杂草灌水沤腐,化作肥料。实际上,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义进了一步,越过了“火耕水褥”水平,而开始使用青铜与铁制农具,并采用陂灌与井灌技术。湖北襄阳山湾出土一批春秋晚期铜器,其中有斧,钵,镰刀,削刀,锄等。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时期,铁器的生产工具已在楚国广泛使用。铁器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土地开垦与农业精耕细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楚国的农业在春秋时期还开始使用了铜或铁犁,代替了过去的石犁。
  楚人在长期征服水旱灾害中创造发展了农田水利工程,促进了楚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楚国力的增强。在这些工程中,以期思陂与芍陂最为著名,其中期思陂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庄王时期的孙叔敖主持兴建。期思陂的建成,为大面积发展水田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水稻的大量种植成为可能,楚庄王在期思陂建成后不久即破格重用了孙叔敖为令尹。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掌握当时一流的丝织工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而先秦时期的丝织品在1981年以前,只有残件或残片发现。1982年,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丝织衣物35件,品种之繁多,工艺之精湛使世界考古学家为之震动。人们终于看见了中国古代丝绸光辉灿烂的面貌。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理化分析室对丝纤维进行鉴定,证明这些丝织品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并且是楚国自己的产品。这些丝织品按其织造方法和组织结构,分为绢,绨,纱,罗,绮,绵,绦,组八类。这些丝织品几乎包括了先秦丝织品的所有种类,其精美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出土的实物证明,战国早期楚国的缫丝织帛水平居列国之首。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当时天文学最发达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的职官中专设有大史和卜尹,负责观察星象,研究天文。《史记•天官书》列举了自远古高辛氏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共十四人,其中有两位是楚国人,他们是甘德和唐昧。甘德长期观察研究天象,曾系统地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规律,精密记录了恒星的位置,编成恒星表,他还写有《岁星经》与《天文星占》两部著作,后人将《天文星占》与魏人石申所著《天文》两书合成一书,名为《甘石星经》,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份恒星表。据唐人《开元经占》记载,甘德曾观测到木星的卫星小赤星,这个发现比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和德国天文学家麦依耳早了近二千年。
  甘德与石申还研究整理了二十八宿体系。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出土了一个漆箱,箱盖上按星空方位写着二十八宿星名,漆箱箱盖面黑漆底色上绘红彩,中间用粗笔写着一个篆文的“斗”字,绕“斗”字一圈用篆文写着二十八宿名称,盖面一端画着青龙,一端画着白虎,四周绘有图案。这表明二十八宿学说在楚国已广泛流行,这幅二十八宿图,是保存至今的珍贵的天文学资料。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部《天文星象杂占》帛书,系战国时楚人所著。帛书画有二十九幅名称、形状不同的彗星,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详细描绘彗星不同形状的图,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天文学研究资料。
  (选自《灿烂的楚文化》,有删改)
  6.对文中“火耕水耨”这一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耕”是用火烧掉荒地上的野草,然后下水播种。
  B.“水耨”是将稻田中的杂草灌水沤腐,然后在田里播种。
  C.用草灰或在泥水里沤腐的杂草作肥料,增加水田肥力,提高水稻的收成。
  D.是楚国人在春秋时期采用的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