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来构建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
谭道忠,男,38岁,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现在在重庆市忠县中学任教,初中语文教研组长。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让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关系。学是为了不学,教师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和生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完善主体性人格。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审美化教学就具有重要地位。审美化教学是以知识的积淀为基础,通过教师主体创设的情景、氛围,用能给人心理愉悦的形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只有用美的方式去育人,才能陶冶出完善的人格。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不是给学生灌注知识,而是教会学生终身能自觉的去学习,用语文的审美化教学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应试教育是把知识灌注在学生的头脑里,实现目标的方式是无限制的机械重复、强化训练、死记应背,再在考试中再现教师灌注的知识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无限制的延长学生学习的物理时间,侵占学生个人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学生自由安排的心理空间全无。根本无法实现自我教育。实则是把学生自我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完全分开,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学生只是教师自由摆布的对象,其主体意识完全丧失。变成只会答题的工具。学生无创造力可言。
而语文审美化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审美中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创造,学生同样也需要创造。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物理时空,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师生互相接受,强调主观上师生的自主和谐。
教师的要求必须是学生需要是,能够理解的,能让学生自我学习语文,喜欢语文。学语文是在接受美。这样,主体和客体就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教育和教师的超我教育两种力量交汇在一起。教师的教育作用促进了学生的自觉、自动、自主、自由,也就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永恒的兴趣。从而实现叶圣陶语文教育的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学习的革命》一书也精辟的论述过:“人的大脑,不应该作挖为被填充的书橱,而应该作为被点燃 的火把。”应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