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80字。
2007年高考语文熟语运用题分类辨析
湖南长沙雅礼寄宿制中学张国华
2005年开始,高考语文《考纲》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有所改动,其中一点,就是“成语”变成了“熟语”。一字之改,意味着考查内容的扩大。
解答熟语运用题,正确理解语义是前提;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对象的差异,是解答的保证。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解题的关键。
一、解题的基本原则
解题的过程中,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语境来分析熟语,既考虑熟语的基本义,也结合上下文瞻前顾后地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词义侧重和它与上下文的搭配等等。对生僻的成语,更要做慎重考虑。
二、熟语误用类型一览
(1)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有的成语的运用,只注意了成语中部分语素的含义,断词取义;有的成语的运用,或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大小失当;有的成语的运用,自相矛盾。
例1(2007江西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解析:
B项中“不堪设想”是说未来情况不能想象,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而此处明显只是指不可想象,只可用“不可思议”。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其他各项,A项“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对象往往为政权等。而此处用于人,对象明显不当,应该改为“养精蓄锐”。C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此处强调动作的被动性,应改为“不由自主”。D项“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运用正确。
答案:D
例2(2007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的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古猿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解析:
D项“含英咀华”意为“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能用来形容“花蕾”,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其他各项中,A项“富甲一方”意为“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与“超脱于物质利益”构成“相反”的意思,使用恰当;B项“恪尽职守”意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生前卫士”、“矢志护灵”的语境相符;C项“心有余悸”意为“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符合语境,使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