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20字。附《合欢树》教学反思暨说课稿。
《合欢树》教学设计(修订稿)
华师大三附中 高一语文备课组 顾燕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篇章结构等进行研读和品味。
② 把握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目光从书本转向自我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舞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也是一部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初中时凡使用H版教材的学生都读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至于对母爱的理解则各有看法,但每一位学生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因此,让学生自己在解读课文之前独立地去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课堂上投入地聆听《合欢树》的全文,让学生抛开一切的分析,只默读作品,看看哪一处打动自己,甚至叫自己落泪。是在四处寻找“我”的母亲的背影?是园中永远准时出现的那对老夫老妻?是园中四季对应的永恒的风景?是“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的母亲的语言?是那棵枝繁叶茂,当初被母亲偶然之间当作含羞草栽下,却也能独自成荫的合欢树?还是那个“在你可以看到时,却无心情去看;等到你有了心情去看时,却再也无法看到”的莫大的人生玩笑?……同学们或许什么也说不出,留下的只是似明似暗的朦胧的感觉,但却一定会有心灵的瞬间的悸动,而这,正是解读《合欢树》最好的情感积淀和教与学的契机。
【教学重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作者并未浓墨重彩地直接描写合欢树,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邻人的话语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欢树,此为其构思立意所在,也是文章结构的巧妙所在。
【教学模式】
感受——引导——探究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体会;师生共同感受、研究、探讨。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前在网上搜集和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相关文章,完成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初步抒写对文章感受。
(二)、导入
1、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交流学校“三•八”妇女节“五个一”活动的感受(发言、交流,活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