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30字。
《过万重山漫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篇课文选自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统编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篇目都属于哲理性很强的抒情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丰富的内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散文鉴赏能力。
(二)、教材内容
《过万重山漫想》这篇散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立意深刻。作者穿行三峡,神思飞越,追根溯源,想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接着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一个”;又想到当前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拓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漫想,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三)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培养能力,突出重点,不仅如此,还要结合文章内容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词语:攲侧、夔门、摧山坼地等。
(2)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主旨。
2、能力目标:(1)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寻找关键语句。
(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学会寻找关键语句,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
(五)教材处理:
本篇文章安排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主要是学生自学词语,熟读课文。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品味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根据不同环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因地域的关系,学生对三峡景色缺少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如果直接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就很难与作者形成认识和感受上的共鸣。所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的画面,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导学法: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导为主,以导促学。在主要教学环节上我采用本方法,以启发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三二连读大专班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散文知识积累,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预习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哲理性、文学性于一炉的抒情散文,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相互讨论质疑,品味探究关键的语句,以此来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四、学法指导
1、 质疑研读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培养学生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