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8张,品析课,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如何做到情真、情美、情浓。
《猫》教学设计
红岭中学石厦初中部 语文组 钱娓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都是关于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猫》是本单元第一篇, 郑振铎先生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对第三只猫所受的冤屈表达深深的懊悔与自责,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猫》一课词汇丰富,描写精当,适合朗读,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朗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①全部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怂恿、蜷伏、诅骂、污涩、怅然红绫、 妄下断语。
②学生能够理清课文叙述的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基本技能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阅读与小组研讨探究相结合,通过对本课的感知、品味、反思感悟, 学生更加关爱小动物,更热爱生活、养成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普遍接受,并主动学习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深情。
2、难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以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原则待人待物的情感愿望。
四、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大多具有豢养宠物的体验,熟悉猫的体貌特征和性情,对本课内容学习兴趣较浓。初一(13)班班级气氛活跃,学生善于思考,普遍欢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考虑到学生在认知倾向上的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组,以便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小动物的观念,教会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待人处事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本教案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倾向将其分为若干小组,创设民主、竞争、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探究过程按“感知”“品味”“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