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60字。
记叙文知识要点复习
一、记叙的要素(略)
二、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的作用 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第三人称的作用 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记叙的顺序 顺序 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清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倒叙 形成悬念,激起读者追根溯源的兴趣,使文章产生吸引力 《奔跑的母亲》节选
黑马!又见黑马!
插叙 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 《故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从而与中年闰土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四、记叙的中心 抓文章题目 抓开头结尾
抓议论抒情语句 抓关键性词句
五、记叙的详略 详写 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 《背影》,作者从北京回家奔丧,再上车北去,整个过程的记叙简洁明白,详略得当。“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用一句话略写,因为这一内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又不能不提;而父亲陪我去车站的前后经过写得很详细,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护之情。
略写 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
六、表达方式 记叙 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描 写 人 物 描 写 肖像描写 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 “脸色青白”——身体不健康:“时常夹些伤痕”——地位低下,常被毒打:“花白胡子”——年龄大。寥寥几笔,就把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穷困又自命清高的可怜人形象凸现出来
语言描写 1.揭示人物的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1.“多乎哉?不多也。”——迂腐可笑的孔乙己如在目前
2.“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表明了这是父亲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说明于勒的回来对于他、对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
2. 有时还被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经过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等孔乙己再次出现时,他就是坐在地上,用两手走来的。短短的一席对话,不仅补充了情节上的缺漏,省去了冗长的记叙交代,而且写出了一般人对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冷漠态度。
心理描写 1.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1.《最后一课》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徙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2.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有时它还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皇帝的新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这样的心理描写,契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了皇帝的口是心非,充分暴露出他虚伪、愚蠢的性格和极端恐惧的心理。
动作描写 1、凸现性格特征
如鲁迅小说中杨二嫂顺水拿走手套的动作: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