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素质教育新挑战
——谈当代教师的一些观念和素养
都江堰市土桥学校:宋孝伟
【笔者按】:我们作为初级中学的任课教师,在经过几年认真的工作和学习之后,对如何当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作了一番思考,得出下文对教育工作的一些理解。其中有些观点仅仅代表个人看法,自己毕竟不是专门的理论工作者,有些观点和论证还显得太幼稚,不严密,惟愿本文能抛砖引玉,和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共求进步。
近年来,各级部门、学校已经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在通过学习、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谈话”之后,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已自觉认识到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迈入新世纪后,在全国范围内,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又次第出台,各地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典型人物、事例、学校不断涌现。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全心全意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说,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知识、技能是好事,一心一意地为孩子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更是高尚情操的体现。可是在这种时候,有部分教师会陷入这两种思想上的误区:一种是:好像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文化水平越高,教育手段玩得越现代,所教学生的考试分数越高就越是好老师一样,于是大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们便丢下教材去忙自考,不惜花大量财力去钻研电脑,不针对实际情况到处找试题来把学生一遍遍地考。这样做,显然是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还搬挪到老师身上来了。另外一种是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觉得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年轻人比较起来是否有些落伍了,而自身的精力和时间又实在不够用来学习用来补充,从而陷入一种自我封闭不求上进的状态,仅凭以前的一点点经验来勉强前行。常常,这两种心态分别表现在青年和中年人身上。这一“左”一“右”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新世纪教师观念的更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