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40字。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设想】
  1.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 
  2.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3.词语积累
  乙醚(mí)  虫豸(zhì)  硌(gè)  犁铧(lí)(huá)
  脐带(qí)  真谛(dì)   噎(yè)  筛糠(shāi)(kāng)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芸芸众生 )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筛糠)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