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浙江省温州二中2007-2008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一专题二测验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必修二试卷
版本:
苏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7 KB
评级:
时间:
2008/5/11 11:32:10
下载:
本月:1 总计:68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2题,约10170字。2007年下学期语文专题一专题二测验
出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徜徉在语文的殿堂中,我们看到江山如此多娇,目睹烈士的抉择,领略底层的光芒,在收获了这么丰富的知识之后,让我们一起动笔,尽情书写吧!
一、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10句中任选8句做)(8分)
(1)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 。
(2)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
(3)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
(4)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
(5) 亦以明死生之大, 。
(6)常太息以掩涕兮, 。
(7) ,吾将上下而求索。
(8) ,留取丹心照汗青
(9)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10) ,虽九死其犹未悔。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3分)
大 义 生 死
安巧林
⑴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从而引发无限的xiá( )思: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⑵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⑶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
⑷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别无选择地献身,后者却是投机的。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
⑸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选择。他把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
⑥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⑺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在寡不敌众的时刻,会有那么多的中国将士“以卵击石”的壮烈行为?
⑻屈原是不会不等到敌国军队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吟哦( )着,高歌着。在汨罗江畔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他饱览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如归地赴死。
⑼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穿越千年的时空,我仿佛看见屈原峨冠博带,心怀理想,神情淡定地投身江中。滔滔汨罗江挟着屈原的理想无言东流……
⑽这死,也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⑾中国古人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视死如归。“浩气还太虚”,回归自然。中国人承认自己是从自然中来的。精、气、神为天地所化。死,是将这从大地而来的浩然之气归于造化它、养育它的泥土和流水。
⑿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这是何等的摧残与róu lìn( )?司马迁身为史官,只因他出于公正之心,为李陵辩护,开罪于皇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不容置疑,他仍不失为一位直谏烈臣。
⒀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而已。他要完成千古史记。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这明明是一种冲破思想牢笼与真相禁锢的叛逆之举!他的这一行为所激起的铿锵( )回声依然飘荡在千年后的天空。
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以正义与善恶观来创作的,充满人性及文化激情的作品。因而能超越政治变迁,虽物换星移,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
⒂祖宗给了我们一个清明节。清明时的中国,生人走到死界边,冥冥之中的灵魂也来与生人相逢。中国人,不只是活在自己不到百年的小生里,还要活进五千年的历史里,活进无尽的未来中,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
1. 第7、14两段里各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你找出来,并订正在答题卷上。(2分)
⑴
⑵
2.阅读全文,根据词语写出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xiá( )思 吟哦( ) róu lìn( ) 铿锵( )
3.第8段中有一句病句,请找出来,改在答题卷上。(1分)
4. “《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结合上文,谈谈“再造”一词的含义。(2分)
答:
5.请用“峨冠博带”、“ 茕茕孑立”、“ 不容置疑”三个成语演绎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意思明确,词语顺序可以变化,50字以上。(3分)
6.“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原因。(4分)
答:
7.文章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8.文章结尾说“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根据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20分)
(一)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未几,宋降,宜中、世杰皆去。仍除天祥枢密使。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书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书枢密院事刘岊,北至镇江。天祥与其客杜浒十二人,夜亡入真州。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两淮兵足以兴复,特二阃小隙,不能合从耳。”天祥问:“计将安出?”再成曰:“今先约淮西兵趋建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指挥东诸将,以通、泰兵攻湾头,以高邮、宝应、淮安兵攻杨子桥,以扬兵攻瓜步,吾以舟师直捣镇江,同日大举。湾头、杨子桥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师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瓜步既举,以东兵入京口,西兵入金陵,要浙归路,其大帅可坐致也。”天祥大称善,即以书遗二制置,遣使四出约结。
天祥未至时,扬有脱归兵言:“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说降矣。”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绐①天祥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卷1 人教课标版
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
海南省海口二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
山东省邹城一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四单元检测试..
安徽省涡阳县第九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测试卷 ..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粤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学设想 粤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结业考试卷..
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
福建省莆田八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阶段测试卷 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