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60个字。
2007——2008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题次 一 二 三 四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6分)
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油蛉在这里歌唱,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4)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军百战死,_________ ____。归来见天子,_______ ______。
(6)江山代有才人出,。
(7),落花时节又逢君。
(8)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
2、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 (2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_,和平可期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3、读句子,答问题。(4分)
句子:①这里产的蜜橘,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②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问题:A.①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橘重,还是轻?
B.②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近?
回答:A.①句中是说蜜橘_____ __ B.②句中是说距离__ _____
4、积累一些必要的作家作品,有利于语文学习,根据所学填下面的空格。(5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百草园”是他童年生活中的乐园。本册书中,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文章是《》。
(2)《最后一课》作者是,是(国籍)作家,他的另一代表作是《柏林之围》。
5、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2分)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答:风筝:
友情:
6、学校组织了一次为白血病人募捐的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语言要简明,得体,20字以内。(3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6分)
(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7、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旦辞爷娘去: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长而益精:(4)市鞍马:
8、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2分)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和例句中加点的“以”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A.或以钱币乞之B.蒙辞以军中多务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以丛草为林
10、分别找出甲、乙文中描写木兰在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句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