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80个字。
  《岳阳楼记》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课时安排:四课时
  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热身。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薄暮冥冥
  潜形岸芷汀兰皓月
  心旷神恰宠辱偕志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