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40字。
  《新教材全程解读》第二十三课  爱莲说
  【梳理知识】
  1.  字音辨析
  淤泥(yū)  隐逸(yì)  清涟(lián)亵玩(xiè)濯(zhuó)  晋朝(jìn)
  2.  一词多义:
  可:可爱者甚蕃,值得。不可亵玩焉,可以。
  之:水陆草木之花,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没有实在意义。
  鲜:陶后鲜有闻,少。 屡见不鲜,新鲜的。
  3.  古今词义
  宜:宜乎众矣,古义,与乎连用,当然。今义,合适,应当。
  鲜:陶后鲜有闻,古义,很少,今义,新鲜。
  4.  词类活用
  蔓、枝:不蔓不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没有蔓枝来缠绕。
  远:香远益清,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远播。
  清:香远益清,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幽。
  5.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菊之受,意为“对于菊的爱”
  判断句
  牡丹,花这富贵者也。
  6.  佳句背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资料链接】
  1.  文题品味: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莲”即莲花,亦称荷花,《爱莲说》意即说说莲的道理。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并与“菊”、“牡丹”相比,委婉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追求名利的风气,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亦可视为其人格的写照。
  2.  走进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有《周元公集》。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现在江西星子)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3.  背景回放:
  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它很早就出现我国文人笔下。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4.  文体常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课文研读】
  1.  文章主旨探究: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