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个字。
《那树》教学设计
[课文概说]
《那树》运用小说的笔法,写一棵茂盛的老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苦苦挣扎,而最终仍不免被砍伐的故事。老树坚韧掘强的形象和最终逃不脱悲剧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其生命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欣赏本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段落要熟读成诵。
[课文美点]
《那树》通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看似平淡无奇,但在这种平淡的叙述中饱含深情。
本文的语言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句子,有许多神来之笔让使全文文采飞扬。
[教学目标]
1、 继续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词语,培养独立识字,理解文字能力。
2、 揣摩课文精妙,含义深刻的语句,培养语感。
3、 有感情朗读该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4、 积累本文名句佳言;借鉴本文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5、 结合课文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设想]
1、 扫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课堂检查巩固。
2、 通过读、议、特别是通过品读、诵读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揣摩精妙的语言。
3、 通过“片断练习”学习,借鉴本文寓深情于叙述、描写中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那树,老态却坚韧顽强,它是大自然中的强者,经历沧桑依然茂盛繁密;那树,只愿奉献不求索取,它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然而,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而来,在强光下挥动的利斧和十字镐夺走了它的生命。这一切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感慨和思考?
(设计意图: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所学内容,调动学生思维、情绪,引起学生兴趣。)
二、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1、你知道王鼎钧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明确:王鼎钧,1927年生,笔名方以直,山东人,台湾当代散文家,现旅居美国。主要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等,小说有《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等。
2、扫除字词障碍,巩固字词。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佝偻(gōu lóu)倒坍(tān )引颈受戮(lù)
踝骨(huái)紊乱(wěn)默契(qì)周到如砥(dǐ)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引颈受戮:伸着脖子等死。周到如砥:原用来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本文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