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约1960个字。有课件。
  《醉翁亭记》教案
  授课人:王兆芬
  授课时间:2008年5月13日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二、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三、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
  二、读课文。
  1、正音
  滁(chú)壑(hè)琅琊(lángyá)潺(chán)酿(niàng)僧(sēng)
  辄(zhé)霏(fēi)暝(míng)朝(zhāo)而往伛偻(yu)(lǚ)洌(liè)
  蔌(sù)射者中(zhòng)弈(yì)   觥筹(gōng)翳(yì)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三、疏通全文大意。可先给学生译文,但不需细讲,只了解大概即可。
  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