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  教学目标<br>
1、  了解写作背景,思考背景与思想的关系;<br>
2、  理解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怀;<br>
3、  以“意象”为基础,比较毛泽东词二首中的意象与《天净沙·秋思》、李<br>
清照《醉花阴》中的意象之间的不同,并体会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br>
    <br>
二、  教学准备<br>
1、  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包括写作背景、重阳节的有关知识;<br>
2、  初步了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br>
<br>
三、  教学步骤<br>
1、  呈现教学资料:<br>
重阳节: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登高之习,参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r>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br>
下,断肠人在天涯。<br>
写作背景:见课文第5页注解6。<br>
2、  诵读全词,整体感受这首词的基调。<br>
3、  分析鉴赏:<br>
由于这首词与第一首词有相似之处,都是写秋景的诗文,因此可以参照第一<br>
首的学习方法加以分析鉴赏。<br>
同时也要抓住关键句,以点带面进行鉴赏:<br>
“人生易老天难老”、“天若有情天亦老”:作者为什么有“人生易老”和“天难老”的感受?<br>
——作者在此仿用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的“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感叹<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